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Beijing Municipal Health Commission

【科普知识】了解基孔肯雅热

发布时间:2025-09-19 09:00 已有 23 人浏览

夏夜乘凉,腿上突然一阵刺痒,别小看这只“花蚊子”,它可能带来一种让人“直不起腰”的疾病:基孔肯雅热。

基孔肯雅热的名字源于非洲坦桑尼亚的Kimakonde语,意为“弯曲的东西”。想象一下,剧烈的关节疼痛让人痛苦弯腰的样子,这就是它最典型的标签。

谁是“幕后黑手”?

元凶: 基孔肯雅病毒。

帮凶: 主要是伊蚊叮咬传播。在北京,能传播此病的“头号嫌疑蚊”就是白纹伊蚊——它体黑有白纹,俗称“花蚊子”或“黑蚊子”。它最爱在清晨6-8点和傍晚5-7点疯狂出击吸血。幸运的是,北京暂未发现其“同伙”埃及伊蚊。

jikong.jpg

次要途径: 输血、接触感染者血液或母婴传播也可能发生,但较少见。

中招后有多难受?疼痛可能超乎想象

被带毒蚊虫叮咬后,通常在3-7天(甚至1-12天)内出现以下症状:

高烧突袭: 体温迅速升高。

关节酷刑: 手腕、脚踝等小关节剧痛难忍,膝盖、肩膀等大关节也可能遭殃。疼痛剧烈时,走路都成问题,甚至被迫“弯腰”。

其他困扰: 头痛、肌肉酸痛、关节肿胀、皮疹、恶心、疲惫不堪。

1.jpg

2.jpg


关键警示: 虽然多数人1周左右就能好转,但高达30%-40% 的患者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严重影响生活,绝非普通“蚊虫叮咬”那么简单!



如何揪出这个“罪犯”?


jikong.jpg

医生主要通过验血来“破案”:检测病毒本身或它的基因(RNA)。

检测身体产生的抗病毒抗体,通常在发病5天后更容易检出。若早期结果阴性,可能需要康复后再次验血确认。部分抗体检测(如IgM)可能有“误报”,需要更精准的“中和实验”来最终定案。

不幸中招,如何应对?

3.jpg

目前没有专门杀死此病毒的“特效药”,治疗主要采取支持性治疗:

1充分休息,大量饮水。

2谨慎止痛: 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(扑热息痛)。但切记: 在排除登革热前,禁用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药物,以防增加出血风险!


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?
最佳防御就是避免被蚊子叮咬。

1驱蚊三件套: 使用含有效成分(如避蚊胺、派卡瑞丁)的驱蚊剂;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;衣物可用0.5%氯菊酯处理增强防护。

2居家防护: 住所安装纱窗、纱门,睡觉使用蚊帐(尤其婴儿)。及时清理家中及周边积水(花盆托盘、闲置容器、废旧轮胎等),让蚊子无处产卵。

4.jpg

北京友谊医院平谷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张鑫提醒您

基孔肯雅热非遥远传说,北京活跃的“花蚊子”就是潜在传播者。面对无特效药、关节痛可能迁延的挑战,防蚊就是最好的方法。尤其夏秋蚊虫高发季,户外活动务必做好防护。若出现突发高热伴严重关节痛,请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蚊虫叮咬史。消灭蚊虫孳生地,更是每个人的健康责任。

别让小小的“花蚊子”,偷走我们挺直的腰杆!从今天起,认真防蚊,远离“弯腰”之痛。

文/感染疾病科

编辑/宣传中心